康百萬莊園珍藏一塊中華名匾“留余”,可以說是康家莊園文化的象征,也最能看出康家發(fā)家的根源所在。俗語云:富不過三代。而康家能持續(xù)繁榮12代400多年,與其是不無關系的。
該匾是康家15代莊園主康道平用來訓示家中子弟的家訓匾,是儒家“財不可露盡,勢不可使盡”中庸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留余”匾造型獨特,形似一面展開的上凹下凸型旗幟。上凹意為:上留余于天,對得起朝廷;下凸意為:下留余于地,對得起百姓與子孫。
匾上刻有南寧資政殿學士王伯大,號稱留耕道人的“四留銘”: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能造化;留有余,不盡之祿還以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子孫。
匾上別云:“臨事讓人一步自有余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余味……若輩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盡而已。”其內容足以令人駐足觀望、三思,于今仍有借鑒意義。
這塊木匾保存較完整,現(xiàn)懸掛于康百萬莊園主宅區(qū)一院過廳內長年展出,對研究我國封建社會處世哲學具有一定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