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有著名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四大美女,然而無丑哪來美?相貌丑可心靈卻并不一定丑,新近流行丑女無敵,讓我們也來盤點一下中國古代的十大丑女吧!古往今來,歷數(shù)著名丑女們的故事存錄如下
一、中華民族始祖母——嫫母:
古代最出名的丑女,當(dāng)首推嫫母,黃帝授以“方相氏”官位,利用她的相貌來驅(qū)邪。5000年前,黃帝為了制止部落“搶婚”事件,專門挑選了品德賢淑,性情溫柔,面貌丑陋的丑女(封號嫫母)作為自己第四妻室。并廣而告之天下人:“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
史傳記載,嫫母“錘額蹙顎,形粗色黑”。(見唐代〈雕玉集〉卷十四〈丑人篇〉),《路史后紀(jì)》卷五:“次妃嫫母,貌惡德充。”,漢王子淵《四子講德論》中云:“嫫母倭傀,善譽(yù)者不能掩其丑。”,屈原《九章:惜往日》:“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從這些描述看得出,嫫母腦門突出似錘下巴短縮,身材矮小粗壯怪異,面色發(fā)黑如碳,即使善于諂媚者都不好意思開口夸了,足見奇丑無比,形同母夜叉,但為人賢德。嫫母不負(fù)黃帝的厚愛,對婦女們實施德化教育。當(dāng)她看到當(dāng)時人們冬衣獸皮,夏串樹葉時,就發(fā)明了養(yǎng)蠶繅絲,把絲織成綢子后,又染上各種顏色,用來做衣服。這樣就解決了人們赤身裸體,有傷風(fēng)化的難題。后人為了感謝嫫母的這一重大發(fā)明,尊稱她為“先蠶姑娘”。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因嫫母內(nèi)助有功,黃帝敗炎帝,殺蚩尤。
二、齊宣王之后——鐘離春:
即“無鹽”。漢劉向《列女傳·齊鐘離春》略云:鐘離春者,齊無鹽邑之女,宣王之正后也。其為人極丑無雙,衒嫁不售,自詣宣王。宣王拆漸臺,罷女樂,退謅諛,卜擇吉日,拜無鹽君為后,齊國大安。又《琱玉集》卷十四《丑人篇》:“無鹽,六國時齊無鹽邑之女,極丑。為人長肘戾股,細(xì)頸結(jié)喉,銳頟(額)欠頤,亞胸墜肩,身體枯黑,齲牙塌鼻,年過卅,行嫁不售。時齊宣王方置漸臺,無鹽乃自玄于宣王,申四殆之說。宣王于即停漸臺,罷女樂,退讒言,進(jìn)直諫,即拜無鹽為皇后。亦謖此。
她額頭前突,雙眼下凹,鼻孔向上翻翹,頭顱大,頭發(fā)少,頸部喉結(jié)比男人的還要大,皮膚黑紅,四十未出嫁。當(dāng)時執(zhí)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國事昏暗,性格暴烈,喜歡被人吹棒,全國上下人心惶惶。鐘離春雖然貌丑,但飽讀詩書,志向遠(yuǎn)大,她為了拯救國家,冒著殺頭的危險,來到都城臨淄,見到了齊宣王。只見那丑女舉目、張口、揮手,然后指著膝蓋高喊:“危險!危險啊?”
丑女一番振聾發(fā)聵的剖析,使齊宣王如夢初醒,大為感動,說:“如果你不及時來到這里提醒我,我哪會知道自己的過錯!”把鐘離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寶鏡。為了表明自己痛改前非,他讓鐘離春做了皇后。 后來任用田忌、孫臏等大將,齊國成為實力最強(qiáng)的“千乘之國”,臨淄成了戰(zhàn)國時期的文化中心。
元人還將她的事跡編成雜劇,贊揚她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
三、齊愍王之妻——宿瘤:
生長在齊國都城郊外的丑女,宿瘤,連姓名也沒有流傳下來,正史中只有一句:“君子謂齊瘤女通而有禮。”宿瘤世居臨淄東郊,以采桑,養(yǎng)蠶,繅絲為生,因為頸項下長了一個大瘤子,所以大家就稱她“宿瘤女”,整天忙忙碌碌為生活操勞,年逾花信還無人問津。“瘤子”長在頸下,就是甲狀腺腫大,古代醫(yī)藥不夠發(fā)達(dá),無法抑制,無法切除,也不明白病因。
盡管遠(yuǎn)遠(yuǎn)近近的婚齡男子,都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宿瘤,但她卻不以為意,依然我行我素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對周圍的一切不聞不問,甚至不屑一顧。她這種與眾不同的性格,突然引起齊愍王的好奇心理,不惜移樽就教、不接觸不知道,一接觸嚇一跳,齊愍王對她的賢德才智肅然起敬,更為敬重而滋生愛意。
可惜宿瘤早逝,齊愍王失去了一個有力的強(qiáng)內(nèi)助,否則有可能歷史將改寫。
四、東漢賢士之妻――――孟光:
《后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舉案齊眉”這個成語講的是東漢賢士梁鴻妻子的故事。相傳孟光隨梁鴻至吳地為人傭工。梁鴻歸家,孟光每為具食,舉案齊眉,以表示對丈夫的敬重。但這位賢婦的模樣卻“粗陋無比”,“肥丑而黑”,能“力舉石臼”。孟光未嫁時,有人給她做媒,她都不肯嫁,說是“必嫁梁鴻”, 梁鴻是當(dāng)時的大名士,是位儒雅倜儻的美男子,當(dāng)?shù)夭簧龠_(dá)官貴人、名門望族,都想把女兒嫁給他。所以當(dāng)人們聽了孟光的話后,都譏笑她是不切實際、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取笑她眼界太高。但梁鴻卻看中了孟光的品行,斷然娶孟光為妻。夫婦婚后第二天,孟光就脫去新娘綺羅之服,換上粗布衣衫,操持家務(wù)。
梁鴻雖然很有學(xué)問,卻不愿為官,曾作一首《五噫歌》而被當(dāng)權(quán)者追殺。梁鴻夫婦逃至吳地(今蘇州一帶)后,在富商門下做雇工,白天梁鴻為人舂米,晚上每當(dāng)他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家時,孟光已經(jīng)為他做好了香噴可口的飯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頭直視,就半曲身子將盛著飯菜的托盤舉至眉前端給丈夫吃。有一次給主人看見了,驚嘆道:“能使妻子這樣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于是換了間大房子給梁鴻夫婦居住,自此梁鴻方得潛心學(xué)問,閉門著書十余篇,夫妻二人過著清貧而和諧的生活。后代文人常引“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來抒發(fā)自己一生襟懷未曾開的抱怨。
五、 東晉名士之妻——阮氏:
《三國志》里有許允的傳,說明他是個名人。 東晉的許允娶了阮德慰的女兒為妻,花燭之夜,發(fā)現(xiàn)阮家女貌丑容陋,匆忙跑出新房,從此不肯再進(jìn)。后來,許允的桓范來看他,對許允說:“阮家既然嫁丑女于你,必有原因,你得考察考察她。”許允聽了桓范的話,果真跨進(jìn)了新房。但他一見妻子的容貌拔腿又要往外溜,新婦一把拽住他。許允邊掙扎邊同新婦說:“婦有‘四德’(封建禮教要求婦女具備的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種德行),你符合幾條?”新婦說:“我所缺的,僅僅是美容。而讀書人有‘百行’,您又符合幾條呢?”許允說:“我百行俱備。”新婦說:“百行德為首,您好色不好德,怎能說俱備呢?”許允啞口無言。從此夫妻相敬相愛,感情和諧。
許允任吏部郎,所任用的地方官吏比如郡守,都是他的同鄉(xiāng),于是魏明帝派人把他抓起來。武士帶走許允的時候,許允婦光著腳追出來,告訴許允:明君可以用道理去說服,不能求情。許允被抓后,家人號泣,許允婦說:不要緊,他很快就會回來。然后煮了小米粥等許允回來。等到明帝審問許允用人之事,許允答到:為國選才,一定要了解他們。臣的同鄉(xiāng),是臣了解的人,陛下可以考察他們是否稱職,如果不稱職,臣愿領(lǐng)罪?疾斓慕Y(jié)果,許允任用的同鄉(xiāng)都稱職,于是明帝放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