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河南、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州、陜西、廣東、臺灣、新加坡
賴氏淵源有二: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周武王有弟叔被封于賴,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后以國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
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nóng)氏的后裔。相傳炎帝后裔有四支,屬于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東遷,于商代在河南厲鄉(xiāng)縣建賴國,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后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后裔以國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賴氏早期聚居在鄢陵一帶,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內(nèi)繁衍發(fā)展,后在潁州郡、河南郡、河內(nèi)郡形成望族。由于任官、戰(zhàn)亂等原因,潁州賴氏有一支遷于江南,分布于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州等省的一些地方,還有一支徙居陜西。廣東蕉嶺《賴氏族譜》、興寧《賴氏源流》及江西《寧都蓮湖松陽賴氏十二修族譜》尊叔穎為賴氏始祖稱賴先為叔穎的14世孫。叔穎22世孫賴深,卜居豐寧(今陜西西鄉(xiāng))。叔穎25世孫賴忠誠,在松陽(今浙江遂昌)安家。叔穎31世孫賴碩,于南朝宋元嘉末年遷至江西寧都,其第三子賴燦,生七子,分枝湘、閩、贛、蘇等省,形成一些支派:長子賴昭留居寧都縣城、湖田、七里、蓮湖、會同武村,次子賴德(得)徙居福建上杭古田,三子賴明徙居江西宜黃樂安,四子賴慶(庚)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龍南、上猶等地,五子賴思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石城、秋溪、建昌、廣昌及福建巖前等地,六子賴永(求)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信豐、瑞金、于都、南康等地,七子賴彥任江蘇揚州通判,在當?shù)匕布。賴碩還有一孫叫賴定,因在潭州(今湖南長沙)做官而在當?shù)匕布。賴德的長子賴標,自上杭古田遷至福建寧華縣石壁村,其11世孫賴朝美徙居福建永定湯湖:另兩個11世孫賴祖華、賴祖三于明初由寧華石壁遷至程鄉(xiāng)(今廣東梅州),后又他衍出蕉嶺、平遠等支派。賴氏譜牒還記載:賴氏族人為避楚靈王之害,有改為羅、傅二姓者。川、滇一帶的賴氏多數(shù)人融入阿昌族。清朝乾隆年間,有賴云從自福建漳州渡海至臺中開基,此后 ,閩、粵賴氏陸續(xù)有人遷往臺灣,有的進而移居海外,去新加坡等地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