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廣東、臺灣
沈氏出自姬姓,以國為姓,是黃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國名,最早是夏禹子孫的封國。周初時,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攝政。三監(jiān)不服,與武庚(商紂王之子)勾結(jié),聯(lián)合東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滅。季載(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舉薦為周天子的司空,后成王將其叔叔季載封于沈國,又名聃國。季載又稱冉季載。聃又寫作冉,古時,冉、沈讀音相同。春秋時,沈國為蔡國所滅,季載之后子逞逃奔楚國,其后子孫遂以原國名命姓,稱沈氏。
沈姓起源于今河南、安徽兩省間地。春秋時,沈國被蔡國滅掉后,季載的后代子逞逃奔楚國,其孫沈尹戌,初隱居于零山,后仕楚為左司馬。尹戌之子沈諸梁,世襲作司馬,食采于葉(今河南葉縣)。秦時,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今安徽符離集)侯。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壽春(今安徽壽縣)。東漢時有沈戎舉家徙居會稽烏程吳興(今浙江吳興縣),此為沈姓南遷之始。魏晉南北朝是沈姓大舉南遷之時。至唐代,沈姓已散居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唐初,中原有沈姓將佐隨從陳政、陳元光父子領(lǐng)軍入閩開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戶,其子孫散居龍溪、漳浦、南靖、長泰、詔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隨同遷王。南宋初有吳興人沈啟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輔,隨父入閩,后遷居福建省建陽縣。沈廷輔有8子,分居寧化、龍巖、長汀、清流、延平、連城、上杭等地,其后又有人徙居廣東的大埔、梅州等地。明末,沈斯庵徙居今臺南縣善化鎮(zhèn),為沈姓移居臺灣之始。清乾隆、嘉慶年間,福建漳州、泉州及廣東沈氏,又有多支遷往臺灣,進而又移居海外。沈姓歷代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
相關(guān)名人: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