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蔡襄:耿直清廉 千古流芳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7/24 10:32:50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引領(lǐng)時代的書法大家
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家之說,即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他們被認為是引領(lǐng)宋代書法的典型代表。
“宋四家”的書法風格,蘇軾豐腴跌宕,黃庭堅縱橫奇崛,米芾俊邁豪放,蔡襄則端勁高古,容德兼?zhèn),均自成一格?nbsp;
蔡襄遺世墨跡有《謝賜御書詩》《自書詩帖》《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等多種,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以及鼓山靈源洞楷書“忘歸石”“國師巖”等絕世珍品。蔡襄書法上承晉唐法度,下啟宋人意趣,“取神氣為佳”是他的書法主張,真、行、草、隸四體均達妙境。蔡襄的書法在當時就被許多同為書法大家的士大夫推崇備至。蘇東坡說:“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xué)深至,心手相應(yīng),變態(tài)無窮,遂為本朝第一。”歐陽修說:“自蘇子美死后,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謨獨步當世。”黃庭堅評價道:“蘇子美、蔡君謨皆翰墨之豪杰。”
嘉八年(公元1063年),宋仁宗因病去世,宋英宗繼位,成了宋王朝的第五任當家人。當時,蔡襄為翰林學(xué)士、權(quán)三司使。按宋朝的用人習慣,翰林學(xué)士、權(quán)三司使是參知政事即副宰相的熱門人選。倘無意外,蔡襄極有可能成為宰執(zhí)大臣。然而,宋英宗畢竟不是宋仁宗,他用了歐陽修為參知政事,卻沒有提拔蔡襄,因為蔡襄敢于直言,他不想放棄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來主動接受下級的監(jiān)督,更不想在自己身邊安置一個“火藥桶”。當蔡襄也意識到說話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大不如前而心灰意冷地向宋英宗請求外調(diào)杭州時,宋英宗立刻批準了。
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蔡襄出知杭州,三年后便抑郁而終,年僅56歲。蔡襄去世后,歐陽修為失去這樣一位至情至性的至交而悲痛萬分,特作《端明殿學(xué)士蔡公墓志銘》,以資紀念。其銘曰:“誰謂閩遠,而多奇產(chǎn)。產(chǎn)非物寶,惟士之賢。嶷嶷蔡公,其人杰然。奮躬當朝,讜言正色。出入左右,彌縫補益。間歸于閩,有政在人。食不畏蠱,喪不憂貧。疾者有醫(yī),學(xué)者有師。問誰使然,孰不公思?有高其墳,有拱其木。凡閩之人,過者必肅!”
[1][2]
(作者:李晨翀 責任編輯:劉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