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五日,臺北故宮院內的飲食中心推出“國寶宴”,把觀光客游故宮最喜愛的幾件文物,都作成精致餐點端上桌,使游客在觀賞完故宮珍寶、大飽眼福之后,可以到此繼續(xù)大飽口福。
“國寶宴”第一道菜“翠玉白菜”,選用產自臺灣中部的娃娃菜,整棵菜剝掉百分之九十,只取小小的菜心,長約八到十公分大小。先經過火腿、雞高湯汆燙入味,之后可以淋上XO高湯醬汁熱食,或搭配咸甜的芝麻醬汁當開胃冷食。珍寶原件的翡翠白菜上有蟈蟈,主廚就在迷你白菜上放一只櫻花蝦替代,食趣十足。
主廚仿照西周晚期的“毛公鼎”造型制作成冰雕,晶亮剔透的“鼎”中,盛裝著臺灣的特產水果,給人視覺與味覺的驚喜。
“白玉錦荔枝”原擺放在北京故宮乾清宮東暖閣,原件是仿雕苦瓜
主廚選用臺灣精致農業(yè)的代表產品之一的“蘋果苦瓜”做食材,這種苦瓜外表白胖圓潤,其造型與故宮文物原件十分相似,拌以沙拉醬,味甘甜。
戰(zhàn)國時代青銅器的代表作“弦紋鼎”,被仿制成白瓷容器,盛裝閩菜之首“佛跳墻”
故宮重寶“肉形石”,原為瑪瑙類礦物精品。作為“國寶宴”上的一道主菜,則選用上等的蹄膀肉,先入鍋鹵約二至三小時,靜置冷卻后再用刀工雕出外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