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廟
中岳廟即指嵩山中岳廟,位于河南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腳下,距河南省登封市城東4千米。它背倚黃蓋峰,北依黃蓋峰,面對玉案山,西有望朝嶺,東有牧子崗,群山環(huán)抱,布局謹嚴,規(guī)模宏偉,紅墻黃瓦,金碧輝煌,總面積11萬平方米,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規(guī)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如此宏大而又幽雅莊嚴的廟宇在全國也是罕見的。
仿佛是一群歷史老人,靜謐的肅立著,對游人訴說中國輝煌的古代文明。中岳廟歷經(jīng)2000多年的滄海桑田,風吹雨打,經(jīng)過很多代人不懈地修建,才得以完好地保存到現(xiàn)在。
會善寺
會善寺位于嵩山積翠峰下,山清水秀,林深谷幽,花木蔥郁,正是這樣一個納嵩山之靈氣的勝地,造化了一位佛教史上著名的得道壽星——道安禪師。
為魏孝文帝(471~499年)離宮,正光元年(520年)復(fù)建閑居寺。隋開皇五年(585年)改名嵩岳寺,后隋文帝賜名會善寺。唐武則天巡幸此寺拜道安禪師為國師,賜名安國寺,并置鎮(zhèn)國金鋼佛像于寺內(nèi)。唐代增建殿宇、戒壇、塔,規(guī)模宏大,高僧輩出,如元同、凈藏及天文學家一行等皆出于該寺。五代時于嵩山琉璃戒壇納法,又名“封禪寺”:后梁時廢。宋太祖開寶五年(972年)賜名“嵩岳琉璃戒壇”、“大會善寺”。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5年)又賜名“萬壽禪寺”。
會善寺造化了一位佛教史上著名的得道壽星——道安禪師。道安禪師俗壽128歲,歷經(jīng)隋唐兩朝八帝,因比其師五祖弘忍還年長20歲,便贏得了“老安”的美名。道安的長壽是因為他謙讓的美德和寵辱不驚的心態(tài)。道安和神秀同拜弘忍為師,弘忍也最看重他們兩位,曾說“學人多矣,唯秀與安……今法要當傳,付此二子,吾無憂哉!”當?shù)腊矅鴰煵熘肴套鎺熡幸鈧鞣ㄓ谒麄兌撕,就推美于神秀,別的同學勸他時,他卻反過來勸說同學們:“山澗樹下,難可厭舍。豐石足以枕依,香泉足以澡漱,與道而漫,不樂何求。”并干脆離開祖師而云游。道安云游至中岳嵩山后,看到會善寺清幽靜謐,環(huán)境幽雅,就高興地說:“是吾終焉之地也。”于是就長住下來。這一住就是45年,其間雖然武則天多次躬親禪窟,征至輦下,待以師禮,欽重有加,但他道行精深,安之若素,寵辱不驚,傳法不輟,高壽而終。如此德高望重,堅守精進,不愧為佛門巨子。其熠熠星光,光耀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