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是重頭戲:登中岳嵩山——主攻少室山的三皇寨。
發(fā)時稍微做了一點功課,嵩山的主體大山是少室山和太室山,傳說大禹的兩個妻子分別住在這兩個大山內(nèi)。
去之前,我是沒想到嵩山會這么險,怪不得說“大禹治水三過其家門而不入”,這個家門爬爬好累啊,何況有兩個老婆的家呢。
我也一點沒想到嵩山會這么漂亮,這里有珍稀地質(zhì)奇觀,有歷史人文古跡,所以是世界地質(zhì)公園,也是旅游局首批的4A級景區(qū)。
時不時,一塊大石頭上就刻著地理知識介紹,什么“前寒武紀時期”、“造陸運動”、“斷層”,做成書本狀,供游人翻閱。
嵩山最著名的是儒、釋、道三教薈集并繁盛,什么是“三教”呢?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教,以老子為代表的道教,以禪宗六祖慧能為代表的中國佛教。
儒教最主要說的是“倫”,也就是上天若把你擺放在哪里,賦予你什么權(quán)力、職責(zé)、義務(wù),那么你就得遵守和履行你的倫常,你就要樂天知命。
道家的核心是“命”,既是生命的“命”,也是修煉的“命”,你要修一個好的人生,快樂的人生,健康的人生,那才算過得有價值。
佛教講的是“性”,也就是修養(yǎng),你首先要能看明白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才能給自己找一盞明燈來照亮自己。
以前教財政學(xué)的一位老師,深諳此類,上課時經(jīng)常旁征博引,弄得小小的我敬仰不已。
看到寺院、道觀里的泥塑、雕像,我看他們是面目相似卻又難分伯仲,倘若此刻誰能夠輕松辨別其中的林林總總,說出個一二三四來,真是仰慕死我了。
我覺得三教不管是哪一派,都是非常高深的古典哲學(xué),挺玄乎又特別奇妙。
但是在個人修養(yǎng)方面,這三教提倡的都很一致,都是勸人為善,勸人向上的,提倡自我研究和自我修行,樹立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成為一個高尚的人,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