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縣的山陜會館,是一座富麗堂皇巍峨雄偉的古代建筑。
山陜會館位于社旗縣城中心。過去這里水陸交通發(fā)達(dá),南船北馬,商人云集,是南北九省過往要道和貨物集散地,有街72條。清乾隆年間,曾和朱仙鎮(zhèn)、回郭鎮(zhèn)、荊紫關(guān)鎮(zhèn)并列為河南四大名鎮(zhèn)。當(dāng)時(shí),秦晉兩省富商大賈,為了敘鄉(xiāng)誼,通商情,接官迎仕,祭神求財(cái),積資建造這座會館。會館分照壁、懸鑒樓、大拜殿、春秋樓四個(gè)主體建筑。“運(yùn)巨石于楚湘,訪名匠于天下”,連燒制的玻璃瓦也是來自秦晉。從乾隆二十年開始,至光緒二十八年建成,歷時(shí)137載。
一進(jìn)會館大門,五顏六色的玻璃照壁和高聳入云的一對鐵旗桿呈現(xiàn)在眼前。照壁是仿北京故宮九龍壁修建的。高20米,寬13米,用彩釉陶瓷大方磚砌成。上面遍制浮雕,工藝精巧,色彩絢麗,美不勝收。重5萬余斤高28米的鐵旗桿,頂有仙鶴展翅欲飛,下有巨龍盤繞而上,鑄工極其考究。照壁的北邊是懸鑒樓,高30米,東西寬17米,分上、中、下三層。環(huán)樓上下均有木雕石刻的神話傳說、戲曲故事裝飾,技法多變,形象傳神。
樓的后邊是演戲臺,由四根大方柱把巨大的三層樓凌空擎起,甚為壯觀。飛檐下邊金龍纏繞的“懸鑒樓”巨匾,蒼勁古樸,堪稱一絕。懸鑒樓兩側(cè),分別建有鐘樓、鼓樓各一座,均是八角騰空,兩層起架,上層各置鐘、鼓,下層通向中院的過道,也是游客乘涼聊天的亭榭,可謂匠心獨(dú)運(yùn),恰到好處。
戲樓的對面是大拜殿,高34米,寬23米,深45米。分前后兩部分。后殿有暖閣,供有關(guān)羽牌位,前殿為大廳,是大宴賓客的地方。殿內(nèi)雕梁畫棟,流光溢彩,大小匾額,金光生輝。慈禧太后草書的“龍”、“虎”二字,刻于石上,嵌于大殿墻壁之中,使大殿生色不少。殿檐下亦有木雕神話故事數(shù)十幅,玲瓏剔透,和懸鑒樓上的木雕有異曲同工之妙。殿門左右放置的“十八學(xué)士朝瀛州”、“漁樵耕讀”巨幅石雕,更是形象生動,神態(tài)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