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煙火,北宋生活方式的沉浸式體驗

北宋汴河兩岸,市井喧囂,細細聽去,駝鈴陣陣,吆喝聲、還價聲、船歌號子,聲聲入耳,茶坊、酒肆、勾欄、公廨鱗次櫛比。一卷《清明上河圖》,北宋東京的繁盛全景躍然紙上。而位于龍亭湖西岸的清明上河園卻將圖中的盛景還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詮釋了“在北宋生活一天是怎樣的體驗”。清明上河園帶給人的“穿越感”是多個維度的。還未走進城門,“大宋切糕”的叫賣聲已經(jīng)傳到了耳畔。抖音上的一段視頻讓園中的大宋切糕一夜之間成為網(wǎng)紅,不少游客慕名而來。再看路兩旁,百肆陳雜,酒旗招搖,卜、僧、胥吏、郎中,皆著宋代衣冠。

王員外家的繡樓上拋下繡球,鼎沸的人聲外,頭戴面紗的娉婷女子騎馬款款經(jīng)過。“包大人”手持公平秤,上量名流賢士,下稱黎民百姓。詢問才知,這位出口成章的包大人是清園的“元老”,更是清園的一張名片。短短一道街市,吹糖人的、捏面塑的、畫葫蘆的,很多都是非遺文化的傳承人,可謂“高手在民間”。就連城門口樹下的“小乞丐”也因為呆萌的形象而成為了網(wǎng)紅。清明上河園不僅再現(xiàn)了畫中的場景,更復(fù)原了當(dāng)年汴京人的生活方式,通過真實的互動沉浸式體驗再現(xiàn)了北宋汴京的繁華與喧鬧。
開封所承襲的,不僅是八朝都會的帝國風(fēng)度,更有市井煙火的生活情懷。城墻上的咖啡廳,城門外的小酒館,都容納著屬于這座城市當(dāng)下的故事。每當(dāng)夜幕降臨,夜市的燈火便一路從鼓樓、西司亮到了宋門外。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里曾記載北宋東京“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fù)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夜市,是開封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處,喧囂的叫賣、鍋鏟的碰擊伴隨著誘人的香氣在開封的夜色中蒸騰,鮮香燙口的炒涼粉、溫潤清甜的杏仁茶、辛香濃郁的胡辣湯,從街頭吃到巷尾都嘗不盡開封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