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里打卡做任務,神秘又好玩
“本來打算帶孩子走馬觀花看一看,沒想到還有這種玩法!”昨日,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講解服務臺,來自江蘇的游客劉雷為兩個孩子分別領取了《“探秘古墓寶藏”研學手冊》(以下簡稱《研學手冊》),然后與3家來自廣東、甘肅、四川的游客組成一個10人團隊,在該博物館講解員的帶領下,開啟了“古墓親子研學游”。
這份《研學手冊》是洛陽古墓博物館今年暑期推出的研學新產品,手冊中除了常見的游覽常識、博物館簡介等,還別出心裁設置了10個需要在博物館內打卡完成的任務。“暑期帶孩子的游客特別多,中國古代墓葬文化內涵豐富又比較抽象,為了讓大家來一趟都能有所收獲,我們?yōu)橛H子游的家庭量身定制了這本手冊,增加在參觀過程中的趣味性、互動性和體驗性。”洛陽古墓博物館研學領域負責人劉子新介紹,產品推出后備受青睞,隨機組團、精品小團的模式也廣受好評。
古墓博物館里的研學團隊
“神秘的婦人啟門圖有哪些寓意”“壁畫《歌樂仕女圖》里都有哪些樂器”……對于游客研學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問題,講解員會引導孩子們先回答,然后再給大家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記者注意到,每完成一項《研學手冊》中的任務,參加的孩子就可以得到一張相應的卡通貼畫或者一枚徽章。“待集齊所有貼畫、徽章,對博物館里比較有代表性的墓葬、壁畫也了解得差不多了。”劉雷認為,這種研學形式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好奇心,也讓這趟博物館之旅更有意義。
“小小講解員”“小小考古家”上崗,沉浸式觸摸歷史
這個暑假,在洛陽博物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一批“小小講解員”“小小考古家”“小小文物修復師”相繼上崗,在體驗式的研學活動中沉浸式觸摸歷史。
不到12歲的丁予晴是洛陽博物館珍寶館內的一名“小小講解員”。上崗前,她接受了為期兩天的突擊培訓。培訓內容既有文物知識,也有講解時如何發(fā)聲、如何運用肢體語言等小技巧。隨后,她和同時接受培訓的小伙伴們每人負責一件珍寶館的文物,為參觀的游客接力講解。“孩子的參與感和獲得感特別明顯,好像一下子就長大了。”丁予晴的媽媽表示,期待孩子能有機會參加更多類似的研學活動。
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里的研學團隊
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跟著小夏去考古”研學課程中,孩子們走進模擬考古探方,現(xiàn)場學習基本的田野考古知識、流程和方法,嘗試使用洛陽鏟、手鏟等工具在探方內進行文物發(fā)掘。“地層堆積蘊藏著歷史的密碼,各種遺跡帶我們了解曾經(jīng)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盡管天氣炎熱,但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小考古家”們興致高昂,聽得津津有味。
人氣十足,博物館研學游叫響品牌
數(shù)據(jù)顯示,7月以來,同程旅行平臺“研學”相關旅游搜索熱度環(huán)比上漲203%。豐富的研學產品,讓洛陽“研學游”人氣十足。記者了解到,從7月至今,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已開展51場研學活動,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開展的研學活動達64場次,洛陽古墓博物館接待的大型研學團隊超過30個,洛陽博物館每天的研學團隊數(shù)量在8個左右。
“到洛陽研學的團隊,幾百人的名額很快就能報滿。”在洛陽博物館,來自南京的研學團隊領隊小楊表示,這個暑假,他已經(jīng)4次帶團來到洛陽。“趁暑假來洛陽,看研學活動挺好玩兒就給孩子報了名,新奇的創(chuàng)意和沉浸式體驗對孩子更有吸引力。”游客江華表示。
目前,洛陽市各博物館正立足洛陽厚重的歷史文化,將研學內容向考古發(fā)掘、黃河文化等領域拓展延伸,并與全國知名的博物館、研學機構等聯(lián)合開展研學活動、開發(fā)研學產品,未來更具洛陽特色的博物館研學游品牌將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