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的洪災(zāi)剛過,又迎來8.22的特大暴雨。這個夏天,頻發(fā)的極端災(zāi)害天氣,似乎一直考驗著我們的排水問題。眾所周知,陜州地坑院位于地平線下,它是如何做到排水通暢,百年來不被淹沒呢?
01、防止雨水倒灌的“堵”
來過地坑院的游客都知道,坑院的上方以及通往地下院落的通道四周,都會有用磚砌成的攔馬墻。一是防止雨水灌入院內(nèi),從而保護院子沒有過多積水,二是防止地面勞作、活動的人們和兒童墜落院內(nèi)發(fā)生意外,三是也起到了房屋的裝飾作用。
02、地下院落雨水的“滲”
如您所見,院子里下沉的這一方塊叫滲坑 ,滲坑的一角是一口旱井叫滲井。
滲井的形狀像個葫蘆,它脖細肚子大,上口徑約1米,下口徑2—3米,深度和地坑的高度一樣,井的下方會墊下爐渣形成一個過濾層,院子中的雨水和生活污水就收集在這口滲井里,因為黃土有極強的吸水性,收集的雨水和生活污水大部分被黃土吸收, 剩余的經(jīng)過澄清之后提上來,洗衣服、喂牲口進行二次利用;蛟S又有人疑問,倘若連降暴雨,滲井滲坑能容得下那么多雨水嗎?
首先,陜州地坑院處于北溫帶大陸性季風(fēng)區(qū),屬于半干旱性氣候,十年九旱,年降雨量不超過500mm,下小雨時,滲坑足以吸收雨水,多余的雨水才進滲井。其次,滲井和滲坑的大小,是地坑院居民根據(jù)過去多年實踐總結(jié)出來的,自從有地坑院以來,還沒有發(fā)生過被淹的情況。這就是陜州地坑院的排水秘密,是不是既環(huán)保又智慧,你Get到了嗎?
時光穿梭,陜州地坑院景區(qū)始終以保護它的原貌為責(zé)任,人來人往,親愛的游客——您,是否和我一樣愛上了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