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行書:東漢末隨著楷書而產(chǎn)生的一種介乎楷體、草書之間的字體。代表作:王羲之的《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和王珣的《伯遠貼》。
12、 草書:盛行于東漢章帝時期,著名的章草碑貼有“皇象本.急就篇”?癫荽碜魇菑埿竦摹稓埱ё治摹泛蛻阉氐摹蹲孕蛸N》。
13、 孩子的造字方法根據(jù)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劃分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六種。
14、 象形文字與圖畫的區(qū)別:圖畫沒有固定的讀音和語意;象形文字有固定的讀音和語意。
15、 象形字:日、月。指事字:上、下、本、末、刃、甘等。會意字:暮、森、休、忍、囚等。形聲字:氾、匡、特、租等。轉(zhuǎn)注字:考、老等。假借字:令、長等
16、 漢字景觀比較著名的有泰山刻石、曲阜刻石、西安碑林等。李斯寫的《泰山刻石》是泰山最早的刻石,也是漢字史上第一次使用小篆字體。《泰山刻石》又稱《李斯小篆碑》,亦稱《封泰山碑》。《泰山刻石》分四面,兩面是始皇帝刻辭,一面為秦二世刻辭,累計222字,先尚存秦二世詔書的10個殘字。泰山刻石中最大的是《記泰山銘》,全文996個字,是唐玄宗李隆基東封泰山時所寫。曲阜碑林以收藏漢碑聞名。著名的“漢隸八大名碑”中有四種碑刻都在曲阜:史晨碑、乙瑛碑、禮器碑、孔彪碑。西安碑林以收藏碑刻最早、最多而著稱。有2200多塊,最早的碑刻是秦始皇出游全國是命李斯寫的《嶧山刻石》是小篆文體,現(xiàn)存的嶧山刻石是送鄭文寶依據(jù)徐鉉摹本翻刻!恫苋芬苍谖靼脖。存量最多的是唐碑。
17、 海南三亞的“天涯”是請雍正崖州知州程哲所題,“海角”是清末后人續(xù)上的。
18、 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嶗山上的“瑤池”兩個字是國內(nèi)諸山中面積最大的刻石。
19、 云南昆明大觀樓的對聯(lián)全聯(lián)共180字,號稱“古今第一長聯(lián)”。北京頤和園東宮門外的牌樓上題寫著“涵虛”“ 秀”兩個詞。廣西桂林龍隱巖有清人王靜山題寫的“佛”,字體為草書。泰山上的“蟲、二”二字的繁體字,詞義為“風月無邊”。
20、 導游語言實用功能分:交接語言和導游講解。導游講解就是導游員引導、介紹游覽的的講解詞,是導游語言中最能體現(xiàn)職業(yè)特點和專業(yè)水平的表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