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燈謎,常常采用詩歌的形式和表現(xiàn)手法,讀來詩意盎然,韻味無窮。如“小小諸葛亮,獨坐軍中帳,布下八卦陣,活捉飛來將。”——打一動物。(謎底:蜘蛛。)“一朵芙蓉頭上栽,戰(zhàn)衣不用剪刀裁。雖然不是英雄漢,唱得千門萬戶開。”——打一動物。(謎底:雄雞。)這兩個謎語分別用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的形式,把蜘蛛比作諸葛亮,把雄雞比作一員大將,形象生動,讀來瑯瑯上口,既有詩味,又有謎味。
什么是謎味?不同民族的謎語,有不同的特點。我國謎語的謎味,是指聯(lián)想、巧思和別解所引起的猜謎情趣。上述“蜘蛛”、“雄雞”二謎,主要是用聯(lián)想法。巧思比聯(lián)想需要更多、更深的思索。制作和猜悟以巧思取勝的謎語,可以鍛煉思考,發(fā)展機智。如“到——打一市招(卷簾格)。”“到!”是點名時的應(yīng)聲。把“點名時應(yīng)”四字披卷簾格顛倒過來,就成了“應(yīng)時點名”。
有個很難猜的謎語,謎面是“閏十二月”,打一句宋詩。猜這個謎語,既要熟悉古語,又要運用巧思,二者缺一不可。謎底是王安石的一句詩。他的《書湖陰先生壁》詩云:“茅檐常掃凈無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最后一句就是“閏十二月”的謎底。“兩山”的解法要運用巧思:一“山”向左橫過來,另一“山”向右橫過去,然后背對背連接起來,不是一個“王”字嗎?“王字“排闥”(破門而入),不是一個“閏”字嗎?至于“十二月”拼成一個“青”字,是一望而知的,沒有什么巧思可言。這個謎語是從一則舊謎生發(fā)出來的。這則舊謎的謎面是:“兩山相背背相連,兩山相對對相連,兩山相對不相連,一道文光直上天。”——打《四書》一句。謎底是“王曰叟”,出自《孟子·梁惠王》。
“別解”是不按本來的意思去理解,而另作別的解釋,可以用于謎底,也可以用于謎面。有個著名的難謎,得熟悉祖國歷史,并同時用上巧思和別解,才能猜出來。謎面是杜甫《登高》詩的第三句:“無邊落木蕭蕭下”。——打一個字。南朝(宋、齊、梁、陳)的齊、梁兩個王朝的皇帝都姓蕭,“蕭蕭下”要別解為“齊、梁兩個王朝的下面一個朝代”,即繁體字“陳”。“無邊”要別解為“除掉邊旁”,“落木”要別解為“減去‘木’字”。“陳”字除掉邊旁是“東”字,“東”字減去“木”字是“日”字。所以“無邊落木蕭蕭下”的謎底是“日”字。以上兩個謎語,第一個謎底是一句詩,第二個謎面是一句詩,雖然比較晦澀難猜,謎味和詩味卻是很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