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寺位于鞏義回郭鎮(zhèn)李邵村,是正在進行的文物普查的新發(fā)現 。 “龍興寺見證了天下第一古剎少林寺的輝煌,為少林寺的現代復興蓄備了重要人才。”鞏義文物局文?瓶崎L王保仁告訴記者。
龍興寺是少林僧人驛站
記者來到龍興寺。因年久失修,寺內院墻、塔碑已難尋蹤影,大殿坐北面南(如圖),磚木結構,瓦蓋頂,殿內大梁上纏繞繪彩龍。殿門兩側楹聯為“佛生西域夢神像于漢帝”“圣顯南天見祥光于周朝”,橫批已模糊不清。
當地群眾稱龍興寺為后寺,意為少林寺的分院之一,或說是少林僧人過黃河的驛站。“一般來說,驛站官方才有,而少林寺有驛站,反映出了少林寺的實力,以及它在歷史中的重要地位。”王保仁說。
少林寺原住持貞緒曾出家龍興寺
為證實龍興寺是少林寺的驛站,86歲的李老漢帶記者到老和尚墳旁,講述了他兒時目睹少林寺原住持貞緒將師父尸骨從龍興寺遷到少林寺的情景。
據《鞏縣志》記載:少林寺高僧釋貞緒,俗名李正印,字耀宗,曾在龍興寺出家當和尚。1920年,在其師父純智大和尚圓寂后,24歲的釋貞緒來到少林寺拜著名武師恒林大和尚為師,專心誦經習武,后為少林寺第30代住持僧。貞緒住持少林寺20余年中,修復殿宇200多間,為這一天下古剎的復興,作出了重大貢獻。少林的前任住持素喜、少林名僧炎仁等都曾到此。
“歷史上,少林寺多災多難,但因龍興寺與少林寺有一定的距離,在少林寺遭到毀壞時,龍興寺就為少林寺的多次復興提供了人才保證。”王保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