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西漢末年,王莽篡位,皇子劉秀攜玉璽而逃,至延邑西(今延津縣通過村西,有碑記載)戰(zhàn)馬突然停下,劉秀見戰(zhàn)馬大汗淋漓,氣喘吁吁,迫于后有追兵,不得不揚鞭摧之,但戰(zhàn)馬紋絲不動,劉秀知是馬渴,看不遠處有一蓮池,劉秀急忙下馬牽至池邊,飲未畢,莽兵至。劉秀即翻身上馬疾奔。至遠,休稍息,驚覺玉璽無,數(shù)日后,順原路回找,久尋未獲。至蓮池邊,見一犬卒于此,伏天不生蠅蟲,劉秀甚疑,翻之,玉璽現(xiàn)。劉秀知犬恩,即在其近井臺石上劍錐兩眼以記之。
公元58年,劉秀彌留之際,將玉璽傳于太子劉莊時,憶起此璽失而復得之事,隨矚太子及近臣,在此處修寺院一座,名曰“清蓮寺”(有碑記之,與洛陽白馬寺同期修建,比少林寺早九百多年)。寺內供奉犬王爺。
漢明帝劉莊特派宮廷樂師組建“銅器會”(相傳鼓譜內容是根據(jù)當年王莽篡位追殺劉秀及玉璽失而復得的情節(jié)譜寫而成,并沿襲至今,后更名為開明大鼓)以作迎接各州府官員前來上香之用。并將劉秀遺失玉璽之日(農歷五月初六)定位大祭之日,以警示后人,廟會沿襲至今。每年次日民間各雜耍藝人皆來祭祀觀光、頂香叩拜,場面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