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飲食風俗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2/3 11:19:04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
1、飲食種類及制作方法
長葛一帶的飲食習慣是一天三餐,早晨吃饃、稀飯、炒菜。饃有烙饃、蒸饃兩種。烙饃在解放初期和生活緊張、白面缺少的情況下,有白烙饃、包皮饃、餅子三種。白饃是純白面用水和成面團后,再分成小面塊,每個面塊再搟成銅錢厚的鏊子大的圓狀,用小搟杖挑起放到燒熱的鐵鏊子上,用翻饃批挑起來回翻烤四五遍至起泡、微黃即熟。包皮饃是用白面包起一團黑雜面(高粱面、豆面等),用小搟杖搟開,和白饃的烙法一樣。餅子是純黑雜面,烙法和烙白饃、包皮饃不一樣,烙饃和包皮饃是用小搟杖卷起面團,來回推開,烙餅子是直接用小搟杖推開面團,圓形,每個餅子為烙饃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白烙饃又分烙饃和油饃兩種,油饃是用比烙饃大3到4倍的面團,用小搟杖搟成圓形后,在面上撒上油鹽,卷起來擰成面團,再搟成烙饃大的厚餅挑在鏊子了烤熟。在解放初一般是老年人或農忙季節(jié),才能吃到白面烙饃,農活重或半晌加餐吃油饃,冬春天吃包皮饃或餅子。
蒸饃是用手工制作的酵母,先讓酵母發(fā)酵,然后再摻到面里和好,等面發(fā)酵后,再加少量食用堿面去酸味,和成粗面條,用刀切開,上籠蒸熟。蒸饃又分圓饃、四方饃和花卷多種形式。圓饃是把切開的面團用手圓成圓團上籠蒸,方饃是切開后即上籠蒸,花卷分為五香花卷和黑白面花卷。五香花卷,是把面團用大搟杖推開,在推開的面片上撒上五香面、油、鹽、辣椒面,再卷起來切成饃個上籠蒸。黑白面花卷是把白面面團推成圓面片,在圓面片上攤上黑面,然后卷起來,切成饃個上籠蒸。黑白饃的做法還有蒸窩窩頭,即把黑雜面和好,用手挖面團,在手里圓成圓面團,再用大拇指插進面團,挖成空心園尖狀,放到籠里蒸。還有用黑雜面炕鍋盔,即把和好的黑雜面,兩只手把面團拍成長方形厚面塊,放在燒熱的鍋沿上,添上水,蓋上鍋蓋又炕又蒸,老百姓稱這種饃叫“老鱉爬河沿”。
早晨喝的稀飯,有黑雜面糊涂、白面稀飯,中午喝的菜糊涂三種。黑雜面糊涂是把雜面攪成稠面糊,等水燒滾后,再把面糊倒進鍋里攪開,燒沸后滾一段時間即熟,這種黑雜面糊涂,一般鍋里要摻放紅薯,或綠豆、豇豆之類的雜糧食用。白面稀飯又分稠稀飯和雞蛋絲稀飯兩種。稠稀飯是在秋冬時節(jié),用白面攪成糊,等水滾開后把稠糊倒進去攪開,滾熟后食用,這種稀飯里邊也摻紅薯、紅棗、豇豆、大米之類的雜糧,混合煮熟后食用。春、夏天,攪成稠面糊,再把稠面糊攪出面筋,放進清水,用筷子把面筋攪開,成細絲狀,再倒進滾開的水內,這種稀飯可煮荷包蛋(雞蛋)食用。
菜糊涂一般在中午吃,用黑雜面或白面攪成糊,在鍋里放上油鹽、五香面、青菜、粉條、豆腐絲,煮熟后,再倒入面糊,滾熟后食用。
面條是長葛一帶人們的午飯主打食品,面條分雜面條和白面條兩種。雜面條是用黑豆、黃豆、綠豆面做成,一般是湯面,即把雜面和成團,用大檊杖搟成薄片,再折疊起來用切菜刀切成細條,在鍋里放上野菜或干菜(紅薯葉、芝麻葉)煮熟食用,也有喝黑雜面撈面條的。白面分為湯面、撈面條兩種,湯面條的做法分熗鍋面和隨湯面兩種做法。熗鍋面是先把肉絲、菜炒熟再倒水煮沸下面條,隨湯面是事先把油、五香粉、姜、蔥、鹽、醋腌好,水滾開后下面條,然后再倒入腌好的調料即成。
撈面條又分炸醬面、臊子面、隨鍋面三種。炸醬面是先做炸醬,把肉剁成碎末,再在鍋里炒,熟后配上鹽、五香粉等調料,放水,倒上面醬煮成稠糊狀,然后下面條,面條煮熟后撈出后放入涼水中撈出,澆上炸醬。臊子面有素臊子和肉臊子面,先用肉或豆腐配上粉條及其它菜,做成帶湯菜,再用大蒜、香榆加鹽在石臼中搗成碎泥,加醋,然后把面條煮熟后放在涼水中撈出,澆上蒜泥,再澆上菜攪拌后食用。隨鍋面是把切好的面條放在滾水中煮,并放入隨鍋青菜,煮熟后放在涼水中撈出,澆上事先搗好的蒜汁攪拌后食用。
這三種飯食是一般農戶一年四季常用的日常飲食。
(作者:許昌市旅游局 責任編輯:劉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