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星期二 蘭考 晴
在焦裕祿工作過的地方尋找“焦裕祿”
在午后的明媚陽光下,我走進了閻樓鄉(xiāng)大李東村,經歷了40年來從未經歷過的感人一幕:一進村,村民們聽說有記者來了,便從四面八方趕到村委會,男女老少七八十人頓時把我團團圍在當中,抹著眼淚、唱著河南梆子、打著竹板、朗誦著自編的戲詞,爭著述說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幕一幕。
鄉(xiāng)親們用親切的鄉(xiāng)音不斷重復的名字——故事的主人公老楊就是此時坐在一旁憨厚地笑著的、身材魁梧的40多歲的漢子——本村支書同時也是閻樓鄉(xiāng)的鄉(xiāng)長楊寶森。
村民趙令啟自編的戲詞《孤寡老人看梨園春》經兩位大嫂動情地一唱,不僅再次感動了在場的村民,也讓我留下感動的淚水:“閻樓鄉(xiāng)大李東村有位老大娘/她的名字就叫趙蓮香/老人她今年八十五歲呀/十五年前她的老伴就染病身亡/十二年內三個女兒永別兩個/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更感悲傷/身伴孤燈眼望寒窗/輕生的念頭常閃在腦旁/自從來了楊支書/他常到老人家里問寒問暖拉家常/平時送去餅干方便面還有火腿腸和白砂糖/中秋節(jié)給老人送月餅還有香蕉蘋果提兜里裝/趕上梨園春演出到縣城/老楊親自開車把她接/讓老人到縣城開開心腸/二百四十元錢買了票兩張/其妻攙扶大娘進了劇場/演出中老楊兩次打來手機詢問/大娘的精神身體是否正常/末了老太太又與名演員合了影/老楊又把大娘接回了家/小女兒奶奶短來奶奶長/好似貴客臨廳堂/包了包子又炒了菜/又給老人燒了八寶湯/感動得老人她眼含淚/嘴一撇,口難張,寶……寶……/寶森待俺像親娘/從此喜得老人逢人就說見人便講/這都是黨的好培養(yǎng)/還得感謝共產黨/我老婆子還要多活幾年/跟著寶森奔小康/這是真人真事不夸張/各位觀眾聽了后/你們肯定羨慕得慌。”
在村子里,我見到了趙大娘,大娘一見老楊,就拉著他的手,喜滋滋地說:“俺這個孩子好。”又拿出那天與演員的合影給我看,我望著大娘和老楊親熱的樣子有說不出的感動!臨走的時候,我也放下一些錢物給這位最需要幫助的老人,因為我不僅是一名記者,更是一名和老楊一樣的中共黨員。大娘扶著門框,望著我們的背影,久久不肯離去。
當晚,我就住在了村里,村民們見我真誠采訪老楊事跡,高興地搬來干凈嶄新的被褥,夜已深了,還有10多個村民坐在炕頭圍著我講個不聽……
2004年春,已是蘭考縣發(fā)改委副主任的楊寶森響應組織的號召,背著鋪蓋到全縣有名的窮村、亂村——大李東村當上了村支書,進村沒幾天,村民就給他來了個下馬威——他從縣城帶來的煤氣灶、煤氣罐被搬得不知去向,面對村民的誤解、干部的不理解,這個在農村長大的憨厚樸實的漢子把委屈埋在心底,用農民那真誠質樸的心擁抱每一位鄉(xiāng)親,見著長輩他就喊“大爺、大叔、大娘、大嬸”,見到同輩年長的他就叫“大哥、大嫂”,在地頭、在場院,他和村民一邊干著農活,一邊嘮著家常,漸漸地他對村情有了全面真實的了解,他決定從解決影響村子發(fā)展、穩(wěn)定的主要矛盾做起,他跑縣里,跑市里,用真誠感動人家,一個個項目來了,一筆筆資金到了,下雨淹死過驢的東村,路鋪了、橋通了、(電)線架了、井打了……以前村里小伙娶不上媳婦,姑娘往外村跑,如今十里八村的大姑娘爭著托人說媒要往東村嫁,村民被一件件實事感動了,從誤解他轉變?yōu)辇R心協力幫助他、擁護他,把他當作東村的大恩人,譽為“焦裕祿式的好干部”。村民們想表達一點感激之情,但請客他不到,送禮他不要,給他樹碑,又被他拉倒,村民這才自編了戲詞頌揚他,這才有我進村時看到的感人一幕。
夜晚,我和老楊就住在當年他進村時住過的農家小院里,在炕頭我倆披衣而坐聊得很深也很投緣,我問老楊:“進村前,你已經是縣發(fā)改委的副主任,擁有很好的工作,為啥要自找苦吃,受這么多的委屈,操這么多的心,受這么多的累?”拙于言辭的老楊依舊是憨憨地一笑:“我的家也在農村,我知道村子里的人最樸實,也最需要幫助,我相信我能幫他們做成一點實事。”這樸實無華的話語不知為何立刻讓我想到了剛才我送村民出門時望見的鄉(xiāng)村滿天壯麗的星斗,星空無語,卻是那么高遠,那么璀璨,此刻離我又是那么接近,我仿佛看到老書記焦裕祿那和藹深邃的目光正在星空后面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