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當(dāng),當(dāng),
貓貓開始寫河南游記第四級了,今天介紹的是--周口。
周口在現(xiàn)在是河南的大糧倉。在過去氏族公社甚至更早的時候就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所以這里有很多珍貴的古文化遺址。
女媧城:中國考古學(xué)者認(rèn)為,古代傳說中的女媧氏是部落首領(lǐng),屬仰韶文化,當(dāng)在六七千年之前。 文物部門根據(jù)民間傳說和史書記載,經(jīng)過長期勘探,發(fā)掘了該
古城址。該城址呈正方形,分內(nèi)外兩層,城墻多為分層夯筑而成,今殘存城墻最高點3米,寬8米,挖掘出大量釜、罐、鬲、甕、瓦等春秋時期遺物,可見當(dāng)時城池壯偉,居民殷盛。
太昊陵:在淮陽縣城北3華里,古蔡河畔,城湖之濱,有一片金碧輝煌的宮殿式古建筑群,這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昊伏羲陵。陵園建筑雄偉,殿宇巍峨,古柏參天,勁松疊翠。
太昊伏羲是我國遠(yuǎn)古神話傳說中的一個圣明帝王,他“為百王先”,居三皇之一,列五帝之首。他在人類社會從母系向父系,由野蠻向文明進化時期,以自已的聰明和智慧,立下了齊天功績。后人因此稱他為“始祖”、“斯文鼻祖”。“太昊”即是人們對伏羲的贊詞,意為伏羲功德無量,向日月那樣光明。為紀(jì)念祖先功德,春秋時這里已建伏羲陵墓。當(dāng)年孔子周游列國來陳國,陳靈公曾陪同孔子觀瞻陵墓;三國魏曹植曾封思王于陳,拜謁伏羲祠后作《伏羲贊》。唐宋以來,太昊伏羲的陵墓不斷擴建,包括陵地和祭祀的廟宇,占地廣達875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