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每個地方的飲食都不一樣。北方的小伙伴們,喜歡吃面食,而南方的朋友愛吃大白米飯或是米粉。但不得不感慨一句,也正是因為這種差異化,才讓“舌尖上的美食”變得豐富多彩。
你可曾品嘗過西峽“原生態(tài)”的自然美味,飽含著西峽民俗民風(fēng)的味道!
今天要介紹的西峽特色面食——面疙瘩
雖然這道面食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營養(yǎng)豐富、健康養(yǎng)生,涵蓋了西峽人的飲食習(xí)慣,尤其是冬天的時候來上一碗,熱騰騰的面疙瘩湯,感覺身、心、靈都暖暖的。
西峽面疙瘩典故
相傳很久以前,一位老婦人去看望已嫁他鄉(xiāng)的女兒,到了中午該做飯時,女兒卻犯了難,按說母親來了該做點兒好吃的孝敬母親一番,可是母親來的突然走的匆忙,吃了飯就要往回趕路,一來自己來不及準(zhǔn)備,二來婆家的日子也過得緊巴,這可做點兒啥呢?女兒靈機一動,有了辦法。她把家里僅有的一點兒白面盛到碗里,加入丁點兒的水,用筷子攪拌成小碎疙瘩糊進鍋里,又搜尋一些土豆、蘿卜、雞蛋、大蔥、香菜等放入鍋內(nèi),煮熟后烹了一勺油花,加入鹽等佐料,便做成了一鍋不稠不稀香噴噴的湯飯,小心翼翼地端給娘親要娘親吃,不料母親品嘗后贊不絕口,女兒懸著的心這才放下來。母親問女兒這叫啥飯,女兒說這是我來到婆家后學(xué)會做的飯,名叫“疙瘩湯”。從此,這種經(jīng)濟快捷而又方便的美食就傳遍了西峽千家萬戶。
西峽“家鄉(xiāng)版”雞蛋面疙瘩
碗中放入適量面粉,加入清水?dāng)嚦蓾獬頎睢?/p>
再加水?dāng)嚢,直到表面光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