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重視人生禮儀,特別對婚俗活動更加重視。喜花剪紙是隨著中國婚俗的逐步完善而出現(xiàn)的結(jié)婚用品,流傳在全國各地。雖剪刻內(nèi)容不一,但應用范圍則大同小異,都是關于裝飾結(jié)婚氣氛的載體。它注重剪刻體裁的喻意性和造型的整體性。我國南北各地至今仍流行的剪紙形式,如雙喜字帖于新房的墻、柜、盒、匣上;西北地區(qū)還貼上“蛇盤兔”、花“扣碗”,均表現(xiàn)了男女恩愛、幸福之意。碗中扣有蛙、象征“娃”,即求子嗣。
民間流傳屬蛇、屬兔年輕男女結(jié)合最為美滿,其民謠稱:“蛇盤兔,必定富”、“貼上蛇盤兔,種下?lián)u錢樹。”喜花剪紙的裝飾能恰如其分地渲染婚禮氣氛和喜日的環(huán)境,能起到點綴嫁妝、美化洞房、渲染婚禮的效果。
喜花剪紙常見的有以古語文字喜花、喻意雙關的喜花、戲曲故事的喜花和民俗事象為主體的喜花形式,以吉語漢字為題材的喜花剪紙在民間也不乏其例,如各種以“喜”字組成的喜花,以吉祥喻意“富貴有余”、“鴛鴦戲水”、“鳳穿牡丹”、“喜上眉梢”、“雙喜臨門”等漢字組成的喜花。
喜花的形式與其他門類的剪紙相比,更注重對吉祥文字的運用和喻意愛情題材的選擇。如喜花外形剪刻出現(xiàn)的圓形、方形、桃形、菊花形、牡丹形、如意形等都有完整獨立形狀的外輪廓,反映民間美術形態(tài)中的花套花,形套形的陰陽造型觀念。
在娶親的大喜日子里,由新娘、新郎家的奶奶、嫂嫂或親友“蛇盤兔”、“坐帳花”、“吊錢娃娃”、“洞房喜花”、“喜花”、“喜女娃”等,貼在洞房炕窯墻上、窗戶上,有意夸大男女生殖器的圖樣,具有啟迪的功用。
農(nóng)家媳婦生孩子時,老年婦女剪“催生婆婆”,雙腿叉蹲式,身上剪有陰陽相合萬字紋樣,下坐一個胖乎乎的小娃娃。人們將它壓在臨產(chǎn)婦女的被褥下,可保護母子順產(chǎn),平安降生,也稱“八卦娃娃”。
另外,也有娘家母輩剪的“喜花”,與女方嫁妝一同壓在箱底,陪嫁到男家,并珍藏到生兒育女以后才能毀掉,俗稱“箱底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