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姐姐
月姐姐,多變化,初一二,黑麻麻,
初三四,銀鉤樣,初八九,似龍牙,
十一二,半邊瓜,十五銀盤高高掛。
中秋月,凈無暇,圓如鏡子照我家。
打麥場邊屋檐下,照著地上小娃娃。
娃娃牽手同玩耍,轉(zhuǎn)個圈兒眼昏花,
一不留神摔地下,連聲喊痛叫媽媽。
云里月姐說他傻,引得大家笑哈哈。
中秋夜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戶戶賞月忙
擺果餅/燒線香/大家一起拜月亮
分紅柿/切蛋黃/賞罷月亮入夢鄉(xiāng)
乘火箭/月宮逛/看看嫦娥和吳剛
臺灣民謠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xiāng)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月夜思鄉(xiāng)》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何處關(guān)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掛天正中,寂無聲;睡眼朦朧,恍若夢中;
生臥徘徊以不寧,故國家園縈腦中;苦煎熬,歸去成空,如焚王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