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到成語“半斤八兩”的時候,很難理解,半斤怎么八兩呢?后來才知道:八兩即半斤,舊時一斤為十六兩。半斤、八兩輕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現在的秤都是一斤十兩,好認也好算帳,有沒有文化都能行商。從前可不行,那時秤是一斤十六兩,不會打算盤,不學好“斤兩留法”——做買賣沒門兒。
為什么老秤一斤訂為十六兩呢?
相傳,是根據天上的星斗而訂的——北斗七星呈勺狀,也叫七星勺,七顆星星;南斗六星呈斗狀,又叫六星斗,六顆星星。一共是十三顆星星,另外的三顆星星是怎么來的呢?人們給秤桿上又加了福祿壽三星。意思是:少給顧客一兩分量,少福;少給顧客二兩分量,缺祿(錢財);少給顧客三兩分量,損壽。
有這種觀念的制約,從前的買賣人非常規(guī)矩,短斤缺兩的現象極少極少。相比現在,倒不如還用老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