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郭鎮(zhèn)原名灰坡頭。據(jù)回郭鎮(zhèn)居民講,唐朝大將郭子儀討伐安慶緒后返回東都洛陽,途經(jīng)灰坡頭,幾位老人在一路口求見郭子儀。郭回馬接見鄉(xiāng)親,一位老人說:“俺這兒有個南崗,崗上有個很大的惡風洞,又稱黑風洞,洞里經(jīng)常翻騰出妖霧,彌漫于田野上,致使很少收成糧食。俺只好收些谷草粟稈,摻些粗糠和野菜過活。”郭子儀明白這是妖怪在作怪,禍害了當?shù)匕傩,就爽快答?yīng)替他們除去妖怪。
如何才能降伏妖怪呢?這事兒可不比行兵布陣、真刀真槍搏斗。一位軍中謀士見他抓耳撓腮、焦躁不安,就上前說:“屬下有個建議,或許可以降伏這個黑風妖。自古以來,降妖除魔都是有道行的法師、道長干的。請大帥下令,分頭找法師來即可。”郭子儀別無良策,只好答應(yīng)。
第二天,先后有幾個法師被召入軍中。他們分別用桃木做了一個架子,上面吊著一個小法棍,法棍下置放一個沙盤。然后法師祈禱神靈,請神在沙盤上寫出文字,指明妖怪的身份和鏟除的方法。隨后,法師在鄉(xiāng)親的指引下,登上南崗的惡風洞,在洞口石頭上貼滿了“符”,手執(zhí)桃木劍,口念咒語,手舞足蹈了半天。而惡風洞依然妖霧翻滾,且越來越猖獗。法師看不能降伏妖怪,只好倉皇逃下山岡。
郭子儀一聽,怒不可遏,躍上戰(zhàn)馬,帶領(lǐng)眾將士沖上惡風洞,用寶劍指著妖霧彌漫的洞口吼道:“大膽妖怪聽著,我是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縱橫天下,大小百余戰(zhàn)。你是何方妖怪,竟敢在我們面前顯邪逞狂?”郭子儀越說越惱,遂取下神劍,猛插在洞口上,洞里的妖霧立即消散了。
郭子儀率軍離開后,惡風洞里再也沒有黑霧出現(xiàn)。此后,灰坡頭這一帶年年五谷豐登,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日子。為感戴郭子儀,鄉(xiāng)親們把惡風洞改稱為遏風洞,灰坡頭改稱為“回郭頭”,后發(fā)展為現(xiàn)在的回郭鎮(zhèn)。
據(jù)《鞏義市志》和《回郭鎮(zhèn)志》記載,郭子儀曾在灰坡頭鏟除了欺壓百姓的地主。因而,可以認為,民間傳說是對郭子儀鏟除地主的戲說,而吳承恩聽到民間傳說后,在寫《西游記》時進一步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