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喜用“牡丹”名
由于牡丹在民間備受寵愛,歷史上遺留下來許多與“牡丹”相同的地名、人名、物名。
在我國的山東省菏澤市有一個牡丹區(qū),牡丹辦事處,這里自古以來,無論是官宦之家,還是庶民百姓,都十分喜歡牡丹。院前屋后廣植牡丹,F(xiàn)在菏澤市牡丹區(qū)栽培面積十萬余畝,八百多個品種,是全國最大牡丹的觀賞、科研基地。菏澤市曹州牡丹園占地1200余畝,是世界上最大的牡丹觀賞園。
在甘肅省天水市,都有個“牡丹”鄉(xiāng),廣植“鳳丹白”牡丹。在我國楚文化的發(fā)祥地湖北境內(nèi),也人一個“牡丹”地名。即湖北省來鳳土家族自治縣“牡丹”鄉(xiāng)。據(jù)當?shù)厝酥v,古時,這里不僅有牡丹,而且還居住著與牡丹一樣美的土家姑娘,她們心靈手巧,將牡丹圖案常繡制衣物上,表達了土家人熱愛生活,向往幸福的美好心愿。
在我國寶島臺灣省東部的屏東縣境內(nèi),有個小鎮(zhèn),名叫“牡丹”。此地風(fēng)光秀麗,景色宜人。盡管臺灣島受到現(xiàn)代西方文化影響甚大,可這里仍然保留著濃重的鄉(xiāng)音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習(xí)俗,即對“牡丹”的理解和厚愛。
博大的國土上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有多少江河、地名、人名、物名用牡丹命名呢?從鮮為人知“牡丹溝”到赫赫有名的“牡丹江”,還有“牡丹嶺”、“牡丹坪”、“牡丹亭”、“牡丹石”、“牡丹卡”、“牡丹牌電視機”、“牡丹煙”、“牡丹大酒店”、“牡丹酒”、“牡丹保健品”“牡丹園”……舉不勝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