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金明池”與“西湖”文化傳承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11/23 9:30:20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二
早在北宋之前,開封便有“海”“池”“沼”“澤”“陂”“阪”“汳”“汴”等水名存在。如,開封黑池,古稱“少海”“沙海”“玄池”“元池”“晉池”“樂池”等。據(jù)西漢文獻(xiàn)學(xué)家劉向《戰(zhàn)國策》記載:東周王朝著名謀士顏率曰:“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暉臺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梁之君”,指戰(zhàn)國時期魏(梁)國的魏(梁)惠王;“沙海”,即“少海”“玄池”“黑池”等;“暉臺”,指“黑池”南北部的高臺,古稱“青丘”。
據(jù)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記載:開封“浚儀青丘,亦曰玄池”。傳說此地為黃帝出生、斬殺蚩尤之地,故漢代易學(xué)著作《河圖稽命征》記載:陳附寶“感而生黃帝軒轅于青丘”。“浚儀青丘”,今在水稻鄉(xiāng)后崗、高莊南北部一帶。“玄”為黑色,“玄池”就是“黑池”;“玄”字古同“元”字。清代為避康熙皇帝(玄燁)名諱,以“元”代“玄”,故“玄池”又稱“元池”。而黃帝“軒轅”也與“玄元”同音,玄者為天,元者為始,黃者為地中,具有天地開始的“玄黃”之義。
所以,居住昆侖山的黃帝,也是華夏民族的天地元神,即太極陰陽初分的困敦、混沌、渾沌、昆侖、渾淪之神。近代訓(xùn)詁學(xué)家朱起鳳《辭通·十三阮》“混沌”條曰:“混、渾音義并同!吨芏Y·春官宗伯》鄭注:‘謂神在混淪者也。’《釋文》:‘混淪,本作崑崙。’混沌假作昆侖,例與彼同。”“混淪”、“崑崙”,即“昆侖”、“青丘”,與“阪泉”、“黃帝泉”(今開封和尚莊村東)、“汳(汴)水”同地,也是黃帝出生、居住和建都的開封軒轅樓(丘)之地。
又如,開封逢澤,古稱“蓬澤”“逢池”“太壽陂”“逄澤”“蘋(平)澤”“百尺陂”“蓬陂忌澤”“逢忌之藪”等。據(jù)戰(zhàn)國魏國大梁所編《穆天子傳·卷五》記載:西周穆“天子南游于黃(帝宮)室之丘,以觀夏后啟之所居……乃(入)于啟室,天子筮獵蘋(平)澤,其卦遇訟,逢公占之曰:‘訟之繇,藪澤蒼蒼其中,宜其正公,戎事則從,祭祀則憙,畋獵則獲。’”“蘋(平)澤”“藪澤”,即夏禹王都“陽城”(今開封禹王臺、平臺)、夏王啟宮室南部的“逢澤(池)”,也是西周“逢公”的封國之地。
據(jù)漢代著名經(jīng)學(xué)家劉向《戰(zhàn)國策·秦四》記載:“魏伐邯鄲,因退為逢澤之遇,乘夏車,稱夏王,朝為天子,天下皆從。”說明居住魏國大梁的魏惠王,在夏禹、夏啟稱王的開封“逢澤”之地,以“夏王”為榜樣,“乘夏車,稱夏王”,成為戰(zhàn)國時期第一位敢與周天王并肩的“王者”。
宋代學(xué)者羅泌《路史·國名紀(jì)一》也記載:“逢,伯爵,伯陵之國,黃帝所封。夏有逢蒙,《穆天子傳》逢公其后也。地今開封逢池,一曰逢澤。”說明開封“逢澤”,早有“池”“陂”“澤”“藪”之名,而無“湖”說不虛。
再如,北宋時期,開封外城西部、瓊林苑北部之水,稱作“金明池”“西池”“教池”“沼池”“靈池”“大池”“天池”“上池”“新(鑿)池”等。公元977年(太平興國二年),宋太宗仿漢代教池故事,動用了35000多名士兵疏鑿“金明池”,并引金河水注入池中,還選拔軍中江淮籍士兵善水者,建立了虎翼水軍,在池側(cè)置營教習(xí)舟楫水戰(zhàn),“教池”之名由此而來。據(jù)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破陣樂·露花倒影》中寫道:“露花倒影,煙蕪蘸碧,靈沼波暖。金柳搖風(fēng)樹樹,系彩舫龍舟遙岸。”“靈沼”即指“金明池”。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記載:“三月一日,州西順天門外,開金明池、瓊林苑,每日教習(xí)車駕上池儀范。”“上池”,也指“教池”、“金明池”。
(作者:韓鵬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