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四合院是中原城市民居的典型代表
到了明清時期,天時所至,北京四合院無論數(shù)量、規(guī)模、樣式等都超過了它的“老師”。開封雖然失去了國都的地位,但仍是河南省會中原首府。開封四合院雖然從數(shù)量到規(guī)模都不如北宋一代,但仍在繼續(xù)傳承,日臻完善。
圖為田家宅院門樓大門上的鐵制門環(huán)
這時的開封四合院,庭院既空間敞亮、大小適宜,布局又封閉有序,不但能滿足中國各種封建禮制,還保障了住宅的私密性和生活環(huán)境的安寧。房屋結構講究明三暗五,四梁八柱,所謂“墻倒屋不塌”。形式多為前出廈,飾以木雕,配以半磚半木、推窗亮格的前臉兒;后出檐,飾以磚雕,鏤刻多種圖案。外望青磚布瓦、隆脊吻獸,內觀間有雕花木隔,上扎精細葦席頂棚。
開封四合院除一部分為獨院外,還多為二進院、三進院。不少四合院又有著裝飾非凡的高門樓,開封人也稱為“花門樓”。門樓一般在左偏位,高于門房與倒座,以配房山墻為影壁,大門兩扇,外飾鐵制或銅制門環(huán)。門樓下楹裝石頭門枕或抱鼓石,中設活下檻,提裝方便。講究家,整個門樓高大氣派、瓦頂裝修、細布圖案,真不虧稱為“花門樓”。你看那磚雕、石雕、木雕、彩繪,梅蘭竹菊、龍虎鳳鵲,給院子的主人贈添著喜氣、財氣、生氣、福氣。
古典名著《歧路燈》、著名作家張一弓的長篇小說《遠去的驛站》、范若丁的長篇小說《舊京·舊京》等對近、現(xiàn)代的開封四合院都有生動細致的描寫。綜觀中原各地城市,論其民居規(guī)模之大,歷史之悠久,建筑技術之完備,建筑藝術之高超,都當屬開封四合院。建于晚清,現(xiàn)已被列入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的開封劉青霞故居,就是典型的一例。
斗轉星移,時至今日,走遍鄭汴洛安,看看河南各地大小城市,還由條條老胡同、殘破四合院支撐的老城居民區(qū),也只能在開封尋覓得到了。這是包袱?還是財富?若干年前還難說,歷史發(fā)展到今天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