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二月二,龍?zhí)ь^”
26日,農(nóng)歷二月初二,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春龍節(jié)。民諺說:“二月二,龍?zhí)ь^”,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nóng)事活動即將開始。
民俗專家介紹說,“二月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后,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jié)。我國北方廣泛流傳著“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指出,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古時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從科學角度看,農(nóng)歷二月初二是在“驚蟄”前后,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nóng)民告別農(nóng)閑,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國民間的春龍節(jié),在古時又稱春耕節(jié)。有的地方也把“二月二”叫做“上工日”“中和節(jié)”“龍?zhí)ь^”“龍頭節(jié)”“青龍節(jié)”“踏青節(jié)”“挑菜節(jié)”“迎富日”等。
在春龍節(jié)這天,我國民間有剃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
學者稱:“二月二”傳承千年故事多
中國民俗學會名譽理事長烏丙安教授說,“二月二”這個時令節(jié)日已經(jīng)傳承了上千年,而且被后世附會了大量與天文、氣象、農(nóng)事、衛(wèi)生、學業(yè)等有關的民俗內(nèi)容,是一個故事多、講究多的有趣節(jié)日。
烏丙安教授說,“二月二”在北方稱為“春龍節(jié)”,在南方稱為“踏青節(jié)”。周代的“二月二”不過是一個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則演變成一個民俗節(jié)日,大詩人白居易曾寫過好幾首有關“二月二”的詩歌。
與中國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節(jié)日核心內(nèi)容相對單一不同,“二月二”的文化內(nèi)涵特別豐富。首先,“二月二,龍?zhí)ь^”與中國古代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nóng)業(yè)節(jié)氣有關。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四宮,并按照它們的形象附會為四種動物。其中,東宮七宿被想像成一條巨龍。每到農(nóng)歷二月,處于龍頭位置的角宿會在東方地平線顯現(xiàn),所以民間認為“龍?zhí)ь^”;“二月二”更是一個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日子。
北方一些地方舊俗,這一天早晨家家戶戶要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里要燒香上供,這叫“引田龍”。但也有相反的,有一些地方這一天忌擔水,生怕帶回龍卵或驚動青龍,把風調(diào)雨順的好年景破壞了。
這一天的食品也多以龍命名:吃面條稱“挑龍頭”、吃油炸糕稱“吃龍膽”、食煎餅稱“揭龍皮”、吃麻花稱“啃龍骨”,以示吉慶。
“二月二”又是一個祛病禳災的日子。驚蟄一到,百蟲復蘇,民間選擇這一天驅毒保健。比如在家門前圍以石灰,在墻上畫一個藥葫蘆等。民諺說:“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沒處藏。”
“二月二”也是一個企盼學業(yè)有成的日子。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占鰲頭”。學生們也會念叨:“二月二,龍?zhí)ь^,龍不抬頭我抬頭。”
“二月二”還是一個媳婦回娘家的日子。舊俗規(guī)定,媳婦正月里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娘家。所以民間又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xiàn)出父母盼女歸的心態(tài)。
烏丙安指出,除了漢族之外,一些少數(shù)民族也過“二月二”,而且民俗活動獨具特色。比如畬族的“二月二”,又稱會親節(jié)。閩、浙一帶的畬族這一天要回祖地相聚,舉行會親活動,氣氛非常熱烈。(新華網(wǎng))
二月二百科
二月二,漢族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流行于全國多數(shù)地區(qū),苗、壯、滿、侗、黎、畬、布依、赫哲、鄂溫克等少數(shù)民族也過此節(jié)。此節(jié)風俗活動較多,又有花朝節(jié)、踏青節(jié)、挑萊節(jié)、春龍節(jié)、青龍節(jié)、龍?zhí)ь^日之稱。因時在農(nóng)歷二月初二日,故稱。
此俗唐代已有記載,白居易《二月二日》詩:“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青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當時及其后民間以刀尺、百谷、瓜果種籽、迎富貴果子等相問遺,并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動。元費著《歲華紀麗譜》:“二月二日踏青節(jié),韌郡人游賞散四郊。….”,又汪灝《廣群芳譜•天時譜》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朗節(jié),士庶游玩,又為挑菜節(jié)。”
明以后,二月二又有關于龍?zhí)ь^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扶龍、熏蟲避蝎、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jié)俗,故稱龍?zhí)ь^日。清咸豐《武定府志》:“……以(二月)二日為春龍節(jié),取灶灰圍屋如龍蛇狀,名曰引錢龍,招福祥也。”此外尚有上工、試犁、炒蝎豆、戴蓬草、祭龍王、敬土地、謁高禖、嫁女住春、童子開筆等節(jié)俗活動。布依族二月二要進行三天,主要祭祀土地神。節(jié)日當天,家家殺雞敬祖,吃兩色(黑、白)糯米飯,祈求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寧。 是日有許多關于龍的活動,故稱龍?zhí)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