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告貼出去一個多月,仍沒有人來應(yīng)召。就在這些人幾乎喪失信心時,一個白發(fā)老頭揭了榜文來到京城洛陽,說自己有辦法找到曹操的真墓。官員們一聽半信半疑,派出了一百多名士兵跟著老頭沿京城不遠的洛河逆水而上。一路上,老頭左看右看,終于在一個地方停下來,指著一處土丘說,就在這里。
士兵們開始挖,果然挖出了曹操的尸體。老頭所指的地方位于洛陽以西,是從堤旁鑿穴,深入洛水河床之下。士兵們進入墓室,將金銀財寶一掃而空;又把曹操的尸體搬出,剁成碎塊,甩入河中喂了烏龜。最后,官員們吩咐請出白頭老人,準備給他官做,可是老頭消失了,像是神仙一樣無影無蹤。
官員們后來經(jīng)過多方打探,才知道老頭之所以曉得曹操的墓地所在,是因為他是黃巾起義張角三兄弟的后人。
曹操是以鎮(zhèn)壓黃巾起義發(fā)的家,當年,張角在廣宗病死,黃巾起義失敗。參加黃巾起義的將領(lǐng)們,為了保護自己領(lǐng)袖的尸骨,在鄰近的縣埋了許多假墓碑,欺騙官軍。官兵們找遍了方圓三百里地面,挖遍了幾十座立有“大賢良師”的張角墳,也沒有找到張角的尸體。
只有曹操不肯善罷甘休,他用軟硬兼施的辦法,從叛徒的口中得知了張角真墓的秘密。于是,親自帶領(lǐng)兵馬開赴張角的老家巨鹿郡內(nèi),在老漳河邊鑿穴探墓,終于在深深的河床下找到了張角的墓室。他吩咐把張角的腦袋割下來,帶著人頭回京城報功。曹操由此深受啟發(fā)。他生前秘密派人在洛河水下秘造墓室,又把參與修墓的人全部殺掉,想躲過后人的懲罰。可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張角兄弟的后人就猜透了曹操的詭計,為自己的祖宗報了仇。
首倡薄葬,兩處墓地,撲朔難辨
毋庸置疑,曹操的節(jié)儉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氣的。
曹操在其死前兩年就下過一道命令,命人為他在西門豹祠西邊高原上的貧瘠之地建造一座陵墓,并特別囑咐說,陵墓要建在高地上,地面上不要堆起高高的墳頭,也不要做什么記號。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陽病逝,同年二月葬于高陵。后人猜測,所謂高陵可能就是指西門豹祠西原上所建造的陵墓。
但是,仍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對曹操的遺囑進行了歪曲,《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說,曹操在臨死前叫人于彰德府講武城外設(shè)立疑冢七十二座,不讓后人知道自己的遺體葬在什么地方,生怕有人去發(fā)掘。
也正是他的信口胡言,使后人對曹操墓址所在得出了兩個結(jié)論,第一個就是西門豹祠西原上,號稱高陵;第二個則是彰德府講武城外,有疑冢七十二座。
如今,誰也不知道曹操墓到底在哪里,我們先看第一個位置,西門豹祠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