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常識 】
1、蓮花與佛教?
據(jù)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處。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并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鉆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日后,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艷的綠色領口花邊象一片蓮葉,她的臉兒象一朵綻開的蓮花。后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nèi)突然開放出大得象車蓋一樣的蓮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不僅如此,蓮還與佛教醫(yī)學有著密切關系。蓮花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既可食用又可藥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帶露的蓮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蓮花以養(yǎng)顏。蓮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能潤澤膚色。初放鮮嫩的蓮花用開水泡飲,其汁翠綠清香,有清暑解熱和生津開胃之功效。蓮的地下根莖稱為蓮藕。相傳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結(jié)核,目犍連來探望他,并得知舍利弗喜歡吃蓮藕,就帶些新鮮蓮藕讓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蓮藕后果然病愈。后來,佛祖弟子經(jīng)常用蓮藕作為藥用來治病,并發(fā)現(xiàn)了蓮藕的許多藥用價值。
2、“法印”是什么?
印就是印璽。國王的印璽可以證明文件的真實(有通行無阻的作用),借以比喻佛教的主要教義,也以符合"法印"而證明其為真正佛法(掌握了它,便能對一切法通達無礙),所以稱為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并稱三法印,或者加上"有漏皆苦",亦稱四法印。
3、什么是菩薩?
菩薩是菩提薩埵(Bodhisatta)的簡稱。簡單地解釋,凡是抱著廣大的志愿,要將自己和一切眾生一齊從苦惱中救度出來,而得到究竟安樂(自度度他);要將自己和一切眾生一齊從愚癡中解脫出來,而得到徹底的覺悟(自覺覺他)--這種人便叫做菩薩。
4、什么是大乘佛教?大乘小乘有什么分別?
大乘Mahqyqna和小乘Hīnayqna是佛教的兩大宗派。
大小乘的分別,主要在于大乘著重利他(利益大眾的行為),小乘著重自己解脫。大乘有不同的經(jīng)典,在教義上有所發(fā)揮和發(fā)展。這里可以舉幾個特點:首先大乘在滅諦上進一步說"無住涅槃"。從理論上說,十二因緣滅,滅的只是不合緣生緣滅真理的無明煩惱,而不是緣生緣滅的法,"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所以到了佛的圓滿覺悟的境界,就能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就能在因緣生滅的世界中,永無休歇地做"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事,而隨時隨處安住在涅槃的境界。其次根據(jù)緣起的道理,說明一法以一切法為緣而生起,同時又是生起一切法之緣,所以任何人與一切眾生都有同體的關系,好像海里面一個小水泡和整個大海水是同體關系一樣。所以說,"一切眾生是我父母",又說"視眾生如一子"(獨子),這樣地興起大慈悲心(慈是同情人之喜樂,悲是同情人之憂苦),"無有疲厭"地"為眾生供給使"。大乘佛教特別發(fā)揚這種菩薩行的人生觀,并且特別鼓勵"六度"和"四攝"的行為。
5、四大天王?
東方天王叫持國天王,代表負責任。主持一個家庭的事務,我們叫持家。主持一個公司的事務,是總經(jīng)理,董事長。主持一個國家的事務,是帝王,總統(tǒng)。要怎樣去做呢?一定要負責盡職。能把自己本分的職責,盡心盡力做到圓滿,這個社會和諧,國家一定富強。
南方天王叫增長天王。單單把我們職責之內(nèi)的事情做得很好還不夠,還要天天求進步。不進則退啊!時代永遠在進步,所以增長天王告訴我們:我們的德行要增長,品德要增長,乃至學問,智慧,才藝,能力都要增長,包括我們的生活水準也要提升。你看佛門不落伍啊!佛門真是講進步,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他不是跟著時代,是領導時代走啊。